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墓葬,一直被认为是在安徽省当涂县。然后在河南偃师也发现了一座唐代墓葬,疑似为真实的李白墓。宋代时,此墓被盗掘,墓中的随葬品被洗劫一空,其中有一件“神级”书法幸免于难,后来流落民间,它曾在整个书坛引发巨大反响。这件书法便是“草圣”张旭的《李青莲序》。
图片
《李青莲序》乃是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篇散文,他与张旭交好,张旭曾用草书抄录此篇,李白一直珍藏,而随葬于其墓中。张旭虽然水平高、影响力极大,但是他传世书法极少且真伪难辨,学界公认的真迹只有两件,一是西安碑林的《肚痛帖》,另一件就是这部《李青莲序》了。
图片
相比于前者,《李青莲序》字数更多、书写得也更为自然流畅,可谓“心手合一”,更关键的是此作为墨迹,可以从中感悟到张旭书写时真实的用笔状态、情感起伏等,细节细腻自然、纤毫毕现。
图片
在书法界张旭一直被视为“天人合一”的典型,其草书一半得自真传,取法于虞世南、陆柬之、二王、张芝、索靖等晋唐名家;一半乃是“天授”,通过观察万事万物,悟出笔法精髓:“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,而得笔法之意。后见公孙氏舞剑器,而得其神。”
图片
颜真卿就曾评价张旭的书法是“姿性颠逸,超绝古今”,意思是古往今来无人能出其右者,乃是后世学习草书的楷模。从中既可以学到丰富的笔法,又可以训练情感与笔墨的协调,既避免“不规范”,又防止出现“江湖气”。
张旭这件《李青莲序》全篇498个字,尺寸超过了5米,这也是他传世寥寥几件书法中尺幅最长、字数最多的一件作品,其文物价值、书法学习价值不可估量。
图片
这件作品起笔藏露兼用,笔画肥劲有力而不失灵巧,有“如锥画沙”的沉雄与立体感,怀素草书细劲,张旭草书肥壮,而“瘦硬易作,肥劲难得”,能在迅捷的笔速中保持笔力的稳健,非常考验书者的功力。《李青莲序》结字奇崛,因字赋形,跌宕起伏,俯仰有致。墨色浓淡对比明显,一派畅快淋漓之美。
图片
除了笔法的正统性之外,此作还有着独得天地造化的格调,以及能够将情绪、书写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,在每一处用笔、每一个字态当中都让人能无比沉醉,可谓学习大草的不二法帖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将张旭《李青莲序》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:1复刻,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,以便于大家学习临摹。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